索引号: | -2021-00000030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8-04-02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商丘市梁园区2018年重点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的工作,全区上下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必须紧扣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突出重点,克难攻坚,以更新的姿态、更大的决心、更足的干劲,推动梁园发展开启新征程、迈上新台阶、铸就新辉煌。
2018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我国新时期主要矛盾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区委“3456”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维护稳定,改善民生,努力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征程中,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绩。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3%;实现脱贫人口2000人;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转型升级,着力壮大工业经济。
依托商丘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壮大优势产业集群。聚焦医药体育健康和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哈森药业,加快推进洋森药业、金马药业、白云山东泰药业等,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巩固扩大安踏产业园、舒华产业园生产规模,建设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提升壮大食品产业,重点发展高端食品、绿色食品、品牌食品和保健食品,打造好河南省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
二是完善创新发展平台。依托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国家级小微企业创新平台,实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支持小微企业成长壮大。鼓励高新区龙头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力争建设国家级医药研发平台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院士工作站1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三是加速企业转型发展。坚持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年内选择24个试点项目,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的智能化改造,加快实现工业企业由速度向质量转变、由制造向创造转变、由产品向品牌转变。
四是加快企业培优扶强。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重点培植一批规模大、贡献高、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和行业“小巨人”,打造一批年产值5亿元以上优势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年产值过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加强“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建设,推动“全企触网”。积极推进舒华体育、华杰医药、贵友食品等企业上市,促进工业经济迈入更高发展水平。
(二)围绕现代农业,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农业强则农民富、农村美、乡村兴。我们要立足现有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程。
一是做强基础。启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稳定粮食生产。深化“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强化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害保丰收能力。积极申报项目、整合资金,加强农村道路、桥梁、涵闸等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二是培育主体。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励机制,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力争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调优结构。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重点围绕辣椒、草莓、山药、莲藕等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都市设施农业,推进建设农村“田园综合体”,着力把农业结构调优、加工能力调强、经营规模调大、产业链条调长,切实扩大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草莓之乡、河南名优山药之乡等农业品牌影响力。
四是美化环境。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加大农村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和集中处理力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农民精神面貌,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新农村。
(三)围绕商贸优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一是加速建设高铁枢纽商务区。以高铁核心区为重点,以特色商业区为载体,加快推进高铁商城、中州世贸项目,促进汇豫国际商城、万洋城等项目开工建设,促进红星美凯龙星艺佳生活广场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积极吸引龙头企业、知名商贸、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营造和引领新的消费热点。
二是巩固提升传统商贸核心区。繁荣发展火车站、中心广场、丹尼斯、白云广场“四大传统商圈”,支持大商、沃尔玛、丹尼斯、大润发等品牌企业发展壮大,加快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公园、红星美凯龙(港汇花园)、丹尼斯二期、中濠国际等项目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传统商贸市场提升改造,积极引进和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培育发展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新型现代服务业。
三是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中心区。充分利用高铁、普铁、高速、国道、航空优势,整合现有零散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物流网络,重点打造铁路物流、汽车物流、医药物流、航空物流和智能物流。依托商丘铁路物流口岸,加快谋划建设铁路物流产业园;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合作,做大做强中原车城汽车物流园;加快华杰药业与深圳海王集团合作上市,进一步扩大医药物流规模;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跨境物流转型升级;深入谋划推进安踏物流园、五得利物流产业园和机场航空物流园,打造豫鲁苏皖结合部最大的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中心。
四是持续打造金融保险集聚区。积极引进商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保险机构入驻梁园,或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扎实推进非法集资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保险业集聚发展。
(四)围绕扩大投资,强力推进重点项目。
坚定不移地把抓发展落脚到抓项目上,努力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快上项目、多上项目的良好局面。2018年初步安排重点项目104个,计划总投资597.7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87.3亿元。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367.4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23.9亿元。突出抓好综合交通枢纽先行区建设,加快建设商合杭高铁梁园段项目,启动建设商丘火车站南站房,开工建设雄商高铁梁园段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商丘机场,谋划商丘航空港项目,加快推进庄周大道、黄河路、新胜利路、陇海南路、清凉寺大道、平原北路、长征北路、新建北路、凯旋北路、归德北路等城市骨干路网,为商丘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同时,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的产业政策,认真谋划一批补短板、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增加项目储备,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五)围绕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招商引资。
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天字号工程”不动摇,全力大招商、招大商,着力提升招商质量,增强招商实效。
一是落实招商责任。坚持大员上前线,实行区四大家领导和产业招商组带头招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招商责任,严格奖惩措施,营造招商氛围,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性。
二是突出招商重点。围绕“两端发力,双轮驱动”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瞄准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国内50强和行业领先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区重点招生物医药、体育用品、高端食品、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双“百亿”主导产业集群;中心城区重点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城市交通综合体、休闲体验综合体和文化娱乐综合体。
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利用资本的催化和杠杆作用,探索建立财政资金、投融资公司、社会资本股权投资等多元化投资模式,积极开展代理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驻地招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梁园,力争年内落地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效益高的知名品牌企业。
(六)围绕百城提质,加快推进城镇建设。
按照“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要求,大力实施道北大棚户区改造和道南双修工程,推动城市面貌再上新台阶。
一是坚决打赢棚改攻坚战。围绕道北“三年拆掉一座旧城、五年建成一座新城”的目标任务,强力推进大棚改拆迁工作,年内计划征收1.5万户、面积286万平方米。坚持把安置作为头等大事,集中要素资源,加快安置区建设,力争年内新开工安置房2.2万套、275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万套。加快安置区路网建设,11条道路年内全部建成通车。同步推进学校、医院、超市、公园绿地、景观水系、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宜居小区。同时,进一步加大问题楼盘解困力度,加快被拆迁群众回迁安置。
二是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做好城区道路建设和背街小巷的整治,力争新修、改造、提升20条以上市政道路。开工建设秦燕公园等10块以上公园绿地,实施包河等4条内河河段绿化;持续推进城区内河水系整治,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建成“三级三类”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高群众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三是全面推行城市精细管理。完善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变。扎实开展交通秩序治“乱”、生态环境治“污”、市容环境治“脏”、公共服务治“差”行动,努力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四是加快发展中心城镇。坚持用现代城市理念规划建设中心镇区,扩张城镇容量,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加快谢集、双八、观堂集镇区提升建设,积极申报刘口、李庄、孙福集、王楼、水池铺5个乡撤乡建镇,推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整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遗留问题,全面完善乡镇集镇区基础设施,培育支柱产业,尽快建设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
(七)围绕绿色发展,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战略位置,着力建设美丽生态梁园。
一是打好“蓝天”攻坚战。深入抓好“散乱污”企业治理、散煤燃烧治理、企业污染治理及机动车污染治理,做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和运输,加强加油站监管、扬尘管控,做好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等面源管控,扎实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打好“碧水”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不断强化辖区治污主体责任。坚持全域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加强河道清淤、污水管网建设和两岸护坡施工进度,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河清岸绿环境优美。
三是打好“净土”攻坚战。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分类实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环境管控,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推进土地污染综合治理和修复工作,全面提升土地质量。
(八)围绕全面小康,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纵深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贫困村“九大工程”和贫困户“六改工程”,强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快提升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精神面貌,力争所有贫困村实现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努力在全市做出典范。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行业部门帮扶作用和社会力量助推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全面完成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通过深化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打造“名师名校”。加强培育“名医名院”,加速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预防与控制工作,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四是持续加强社会保障。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办好十件实事,进一步完善城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高度关注城乡困难群众和城市低收入群体,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和优抚补助标准,切实兜好民生底线。
五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更加关心关注群众诉求,着力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全力维护群众利益。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切实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全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严格防控非法集资风险,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