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021-00000058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9-04-25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商丘市梁园区2019年重点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梁园区加速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至关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新举措、新业绩、新作为回应全区人民的期盼和需求。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和在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省、市“两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总体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推进“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耕地保护、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枢纽城市,打造枢纽经济发展新高地。
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切实转变发展理念,突出“两端发力”,加快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服务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高铁核心区。随着郑徐高铁通车、商合杭高铁年底运行、京雄商高铁规划建设,梁园作为全国区域性高铁枢纽中心正在加快形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按照全市“金三角”战略布局,以高铁核心区为中心,以规划树立发展导向,以城市设计指导城市精品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力配合12万平方米的高铁北广场至人民公园地上地下,集休闲、文化、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的高铁绿轴休闲步行街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撬动高铁核心区精准发力,努力打造集金融保险、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等为一体的城市CBD和城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倾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业集聚区。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市场52个,物流经营户300多家,个体工商户4.5万户,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近1/4。随着商丘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和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我区将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修订完善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建设一批新业态、高端化的城市商贸综合体。逐步推进中心城区市场的迁建,力争做到新市场总量扩张、旧市场提档升级,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繁荣一个;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公园、红星美凯龙港汇家居生活广场、中濠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高铁商城二期和申海国际上半年开工。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市场,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做好八一建材、五交化家电、钢材市场等中心城区专业市场的改建工作,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影响力、有区域带动力的市场集群;依托华杰医药等企业,大力发展医药物流。依托中原车城,启动编制汽车物流业发展规划。依托商丘铁路物流口岸、辖区铁路货运场站及20多条铁路专用线,大力发展铁路物流。依托安踏产业园,建设安踏物流园。加快推进惠龙易通物流等一批已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着力构建以物联网、多式联运为平台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努力把梁园打造成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物品分拨中心和交易结算中心。加速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商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载平台,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围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年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加快推进制造业“三大改造”,突出抓好“五个五”重大工业项目,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提效扩面、绿色化改造提标示范、技术改造提速升级,全年计划投资20亿元,实施3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打造雅康药业、恒兴铸造等5个智能车间,舒华、国药、洁士美等4个智能工厂,1个包含3D打印、国健医疗、华原干细胞等项目的智能园区,改造升级的新型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0%以上。
(二)聚焦乡村振兴,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总方针和总要求,把准方向、重抓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按照“求精准、抓重点、提质量、促平衡”的总体要求,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扎实抓好问题整改,有效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为贫困群众建立稳定、可持续增收的渠道,通过多种途径为贫困群体提供兜底保障,以乡村全面振兴带动脱贫质量全面提升。2019年计划实现脱贫20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3%,确保贫困人口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五得利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种粮收入,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要扛实政府主体责任,全面加强耕地保护,严格土地执法监管,扎实推进“大棚房”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违法用地、违规建设行为。加快补齐乡村振兴短板。修编完善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抢抓省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建设机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2019年计划投资2.3亿元,新修农村公路46公里、桥涵22座、新打机井500眼,统筹抓好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立农村环卫长效机制,推进城管综合执法向乡镇集镇区管理下沉试点。全面实施农村“三清一改”,突出抓好国省干道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成市级下达的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任务。加强农村垃圾、坑塘、污水、房前屋后环境、乡村公共空间的治理,推进建设“四美乡村”、“五美庭院”,打造好人居环境示范乡镇、示范村,今年确保完成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验收。
(三)聚焦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新形象。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今年,我们将以减税降费政策落地、金融支持实体政策进企、大力压缩行政审批时限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政务审批效率、提升服务能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承接好市级下放的行政许可权和城市管理权,承接好下放省级经济发达镇的县级经济管理权,通过“放”激活干事创业的动力;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通过“管”营造公平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塑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落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认真解决“名进实不进,人进权不进”的问题。全面开展“企业评议部门活动”,规范整治检查多、多头检查、随意检查等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现象。通过“服”营造更优越的环境,吸纳更多的投资,真正让企业安心生产经营发展,切身体会到营商环境的改善。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三块地”改革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支出再压减3%左右,结余资金全部用于民生保障。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减税降费政策坚决做到应减尽减、应降尽降、应享尽享。为企业办事建立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每年组织3—5次政银企对接洽谈会,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力度,切实让企业感受到政策的红利、环境的便利、服务的给力。坚持扩大开放招商。聚焦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等载体,应用多渠道招商模式,拓宽招商思路、方法,注重发挥政府基金、产业引导资金等撬动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同时,围绕商丘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机遇,打好梁园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更多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搭上中欧班列“商丘号”,使梁园的优质农产品、特色产品走向世界。
(四)聚焦绿水青山,共建生态和谐新梁园。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国土绿化专项行动,全面建设生态梁园、绿色梁园。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治理,突出抓好“六控”行动。加快推进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逐步推进商砼搅拌站、水泥生产企业外迁。持续强化“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抓好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管控措施,着力解决好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污染问题,推动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四水同治”,配合市级加快5条内河带状公园建设,加快我区投入部分的建设进度,启动东沙河5.4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确保地表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强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全面提升土壤质量。积极创建“森林梁园”。按照“森林河南”的总体部署和国土绿化“六化标准”,加快编制梁园区国土绿化三年行动方案。突出抓好高铁、高速、河道生态廊道建设,力争今年完成营造林3万亩,逐步形成带、片、网相结合的生态大格局。全面保护、利用、发展好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生态防护林,结合桃、草莓、大樱桃等特色种植,打造黄河故道乡村采摘体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构建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相结合、绿脉相连的森林生态体系。
(五)聚焦百城提质,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深入实施“百城提质”工程和“两城”创建行动,不断完善城市主体功能,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高质量,促进城市由注重外延扩张转向注重内涵提质,实现道南道北均衡发展、再造一个新梁园的总体目标。围绕“建”,加快道北城市建设。依托高铁核心区城市设计,扩大城市设计覆盖范围,编制好城市发展新蓝图,指导道北城市建设向品质化发展,打造道北城市建设新形象、商丘城市建设新地标;有序推进道北旧城、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做到成熟一片改造一片,实现改造老区、建设新区的目标;推进一批品牌化、品质化房地产项目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改善型、结构型住房需求和城市化发展需要;加快道北城市主次干道新建和改造步伐,完善道北水、电、路、气、暖、教育、医疗等基础配套设施,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道北片区的整体提升、均衡发展。围绕“修”,加快道南城市“双修”、有机更新。实施一批城市道路结构性改造和功能性提升,启动民主路、凯旋路等沿街楼体外立面改造;推进道南四个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重点解决老旧小区无物业、无人管、脏乱差等问题;加快推进道南老城区背街小巷整治,景观式提升向阳路步行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实施城区道路雨污分流和积水点改造,加快配套公共停车区域,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围绕“通”,抓好城市“畅通”工程。配合市级加快黄河路、胜利西路、长征北路、归德北路等道路建设,加大道路清障和环境保障力度,力争上半年形成主路面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打通株洲路、前进街、东风路等一批断头路,逐步形成“窄马路、密路网”的“大、中、小”循环系统,“快速路”和“慢行系统”功能完备的城市交通体系,努力提升道路综合通行能力。围绕“绿”,优化提升城市游园绿地。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15分钟生活圈的要求,规划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建设和改造一批游园绿地,逐步形成集景观性、休闲性、“微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居民活动场所。今年计划改造、新建或建成秦燕公园、育红公园等13块游园绿地,配合市级完成人民公园的提升改造,达到建成一处公园、形成一处园林、服务一方群众的效果。围绕“管”,全面加强城市管理。以“两城”创建为载体,以城市“四治”为目标,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治理、背街小巷改造、生态绿化提升、城市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城市综合执法管理,严格控制城市“双违”,巩固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品质化管理水平;落实好城市管理错时执法、延时保洁和城市保洁“以克论净”等措施,努力让城市更加整洁有序,为商丘创建全国文明城和国家卫生城贡献梁园力量。
(六)聚焦民生福祉,满足群众需求新期待。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集中更多财力、物力办好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今年计划新开工安置房1.1万套、143万平方米。2019年全区在建安置房将达到7万套、总面积930万平方米。力争2020年交付1.7万套、246万平方米,2021年底全部建成交付;加快安置区内学校、医院、公园、绿地、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新城区,确保棚改安置工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扎实推进背街小巷改造。今年计划投资7000万元,从现在开始,用2-3个月时间,完成中心城区313条、45.8公里背街小巷的升级改造。从只能走一个人的胡同改起,从没有下水道的小路开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以治本为主,地上与地下相结合以地下为主,力争改造区域到家、到户、到门,硬化、净化、亮化,鼓励社区群众参与美化家园,扎扎实实把实事办实,让群众满意。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全年计划投资20.3亿元,突出抓好医院、学校、道路、汽车站、变电站等13项社会事业项目和27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新建第十五中学等4所城区中小学校,改扩建孙福集西街小学等6所农村中小学校,配合市级推进商丘市回民中学迁建工作。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成使用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商丘市东风眼科医院、梁园区中医院,推进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和远程医疗,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启动建设平原、长征、高铁新城3个便民服务中心;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基本医保、特困供养、孤儿养育等保障标准,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完成100个儿童之家建设,推进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再上新台阶;千方百计扩大群众就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对传统戏剧“四平调”、“豫东红脸王唱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继续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百戏进百乡”活动,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认真学习“枫桥经验”,统筹做好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积极化解信访问题,解决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全区生产、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建筑工地等各类安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妥善化解政府债务,持续强化非法集资整治,积极推进问题楼盘解困,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